《大圓滿共同前行》
暇滿人身難得,生命無常, 因果業力,輪迴過患。

目前分類:心靈祕窗 (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將心寄託在梵唄聲中

 

               文.許福星

 

 

許久沒有去龍山寺了~

 

記得上一次去拜拜時 看到大夥兒或跪或坐的 群聚寺裡每一個角落

人人手裡一本佛經 虔誠專注的注視著裡頭一字一句 跟著莊嚴的梵唄唸誦著

我仔細拎耳一聽

這熟悉的音調與字語 不就是我最愛的金剛經ㄇ

於是好奇的趨近一探 嗯 果然不出所料

這一天的共修課目就是:金剛般若波羅密經

許久未唸誦它的我

再次被它攝人的力量給吸引 喚起了內心深處的共鳴

而尊眾齊聚共修 更是讓人不由自主的停下腳步

加入他們求悟明性的行列

在決定加入大夥的行列後

我找了一個空位 跟一旁的師姐打招呼並詢問哪裡有經書可請

這位師姐很熱心的遞了一本給我 並指引我找到此克所唸誦的地方

而坐在前後兩旁的老阿媽 看到我這樣的年輕人加入 出人意料的未有任何的異樣眼光的繼續唸誦著

我們彼此的相視微笑 沒有過多的話語

但從她們臉上充滿著歲月侵蝕 所留下的無數條皺紋

彷彿是在對著我說:

年輕人 趁早念佛 趕快專心跟著修吧

從她們對我沒有任何特別的好奇眼光

我領悟到了 她們已經充分的將金剛經裡的--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 充分的領略受用在生活中的智慧

撇除了分別心 撇除了愛慾 侵略性和偏見...而安住平等捨

我從她們眼神中看到的是一切的平等

於是我愛上了這種感覺

喜歡上了和一群平均介於五十至七十間的老菩薩

一同坐在那一張張

不知是她們自個兒帶來 亦或是哪務發心人士準備的小巧矮板凳上

讓心安住在那當下的平靜喜悅

放下世俗的一切名利煩惱

只是--靜靜的在那跟著唸誦

以前 也曾有過許多這樣與一群人共同誦經的經驗

然而不同的是

我喜歡這個地方給人沒有拘絆 完全開放的氛圍

這裡的人來自十方 或認識或不認識

沒有制式化的規範與帶領

就像亂世裡亦有真理存在一樣

人們只要一進來便自然而然的會各自找板凳位子就座

不互相干擾對方

談的多是最進在唸哪一部經

上次唸了多少遍之類的話題

她們相互打氣寒喧分享著修行的心得

有了上一次的感動

今天我又獨自的來到這裡

這一次離上次也有一年光影

再離上上一次是十年前有了吧

這一次同的是我發覺了些微的變化

廟門前長廊上的乞丐流浪漢變少了 寺裡的保全變多了

原本會趁午後在躲在寺內廊住下午睡的老人不見了

這也許亦是在證明著:世間無常的道理

教育著我們莫再執著如夢幻泡影的一切好好壞壞

而不變的是 身邊不時會出現遠從日本慕名而來的觀光客

一批來了又去 一批去了又來

如我們生命中遇見的每一個人

來來去去 不過一個緣字罷了

緣起而生 緣滅而盡

唯有廣結善緣 真心相待

方能獲致永恆的喜悅

而進入了寺廟主殿

一個個老菩薩手裡拿著念珠 專心的轉動著

虔唸咒語佛號

十年前來此依然是這個景象

心底不自覺起了一個問號:當年的那一群老菩薩是否依然還在

我嚮往跟老菩薩坐在一起的感覺

因為我總覺我的心跟她們是接近的

並不是我已經老了 而是也許我比一般年輕人早愛上那種 在家門前與鄰居阿桑圍坐洗菜閒話家常的感覺--那種平靜恬淡的生活 那種心靈滿足的快樂

更何況 有誰不會老? 人一出生就一直在不斷的老 不是ㄇ

在好奇的瀏覽一遍至放經書架子後

這次我想唸誦的是<觀世音菩薩普門品>

我找不到它 一位穿居士服的師兄跟我說放哪裡

我又再次的拾起了板凳

坐在兩位老阿媽中間

開始專心的唸起來

過程中我發現有不少人是咒著眉頭的

心理若有所思 似有苦惱的不斷的跪拜求籤

 

...未完待續

slowlive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執著是產生痛苦的因

 文.許福星

 

 

執著能讓我們生起種種煩惱,人一但有了煩惱便開始感到痛苦,讓人產生執著的必備要件便是「貪瞋痴」三毒。當你的貪瞋痴起了作用,必定會開始執著,因為執著故,故令我們煩惱,所以就會覺得過得很辛苦,甚至覺得人生很苦。

 

簡而言之,當我們造了貪瞋痴三業,種下了三業的業因,在未來因緣成熟時,必定也將承受痛苦的果報;如同沾了蜂蜜的刀子,你先是淺嚐它所帶來的甜美滋味,但當你大口用力的舔它,便會被那尖銳的刀鋒給劃傷。同樣的,當我們不斷的執著,當心中的結打不開、無法放下,痛苦便隨之緊接而來。

 

我們執著別人應該怎樣對待我們才是對的,當別人對我們不夠好,或是不認同我們想法時,我們便無法接受茍同,而生氣、厭惡他;執著事情應會按照我們建構好的完美計畫而走,當過程中發生不可預料的變化時,我們因為來不及反應,而措手不及、慌張,漸而沮喪;執著努力奮鬥的一份事業工作,卻突然接到要被資遣命運,突然要面臨失業、重新找工作,開始慨嘆為何總是那麼不順、運氣差;執著一段苦心經營許多年的感情,以為能夠白頭偕老、恩愛一生,但當發現對方劈腿或不合適,對你感覺越來越淡,你的心已經碎了,明知道痛苦卻仍執著不肯放手,抱怨為何總是遇到不對的人?

 

人因夢想而偉大,嚐試去做自己想做的事,努力堅持,才能感覺自己真的認真的活過,此生無有遺憾,實現夢想就必須「擇善固執」,適度的執著能夠讓我們往成功更邁進一步,然而「過度的執著」卻可能讓我們失去更多,我們來看看過度的執著的力量有多可怕。

 

我從小便很喜歡看靈異節目,尤其對於一些社會事件所衍生的靈異事件特別感到好奇,想一探另一世界的究竟,因此最常舉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著名例子來詮釋執著的力量,譬如:當新聞報導在一間房子或是一輛車子發生了命案,或是有人在哪裡自殺了,過沒多久你便會開始聽聞住在附近的人,半夜常會聽到有人在哭泣的聲音,或是每次經過都會看到有一個人影在那邊徘徊不去,車子引擎會自動點燃,行李箱總是一關一開的,每年同一時間地點總是會有人一樣在那邊自殺、抓交替……等等之類的,令人毛骨悚然的靈異事件。

 

一般人聽到這樣的故事的反應總是感到恐怖、哀傷,畢竟那是一個個悲劇故事,人們總喜歡探討故事的經過,還有靈異現象發生的過程情節,我也跟一般人一樣即害怕又好奇的想一探究竟,然而每次聽聞那一齣齣悲劇,我總是會替故事的主角感到傷心難過,總是會想如果我是他們,我的心裡是在想什麼?是什麼力量可以會使我一直停留在那,遲遲不肯離去?我想是執著緣故吧!的確,我們再將時空從另一個空間,拉回到現實世界的我們,便可一窺有些人死後為何靈魂總是徘徊不去的原因,也就是說,生前的習性亦能決定一個人死後的靈魂去路。

 

一個生前凡事看淡隨緣的人,當他臨終時較能放下世俗一切,甚正在親友陪伴下互道祝福,微笑的安心離去;一個生前喜歡執著、計較強求的人,相對死後也較不能接受事實,因為捨不得、不甘願,而死不瞑目,繼續在另一個世界裡執著著、痛苦著。自殺的人執著令他自殺的原因,怨嘆命不好、生意失敗、昔日得意風光不在、感情被欺騙玩弄、真心換來絕情、對生命失去信心……被迫走上絕路,從那許許多多流傳的真實社會事件裡我們可以驗證到,許多佛經當中所提到的:人死後的念頭,是生時的七倍,台語更有具諺語說:「死人執、死人執」就是在形容人的執著的可怕。

 

當你死時是安心沒有遺憾或聽聞佛法,升起正念歡喜的離去時,此刻你的歡喜是生前的七倍之多,所以有的修行人在為往生者助唸時,會看到他臉上露出微笑,我便曾在父親臨終彌留時牽著他的雙手念佛號,為他重述他生前所做的善事,他原本急促的呼吸與痛苦呻吟喊叫緩和了;當你是帶著怨恨離開時,你死後怨恨也會是生前的七倍,從前面所說的,那些因自殺冤死的靈魂,長期停留徘徊在那兒便可得知,執著不去的念頭使他們一直無法放下離去,如同經言所說:「貪瞋癡業,能令眾生墮於地獄惡鬼畜生受苦,若生人生,得貧窮、孤露、凶狠、頑鈍、愚迷無知。」而回頭看看我們現在活著時候,是不是也常常也因為執著,因為不斷的貪、瞋,不斷的癡,凡事看得太重,而有如處於水深火熱的地獄之中──懂得放手的智慧才能遠離痛苦,離快樂近一些!

 

 

slowlive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穿著華麗衣裳的野獸

文.許福星

 

 

要認識穿著華麗衣裳的野獸,得從認識我們的「貪瞋癡」開始。

過度的貪婪使我們永遠也不滿足,錯誤的認知導致我們不停的追逐外在的感官享受,不停的在物質世界斤斤比計較與比較,以為只有不斷的妝點我們的外在世界,才能填飽內心的荒蕪。但這就像是在沙漠裡種植鮮花,沒有了水露的滋潤,即使你在花開時栽種它,缺乏水份的花兒,頂多只能供你欣賞個幾天便馬上枯萎凋零,你頂多只得到短暫的維持快樂;因為方法的不對,你只能藉由不斷的栽種新苗、不斷地看它死亡,卻無法真正跟耕耘初屬於自己的一畝田。而我們內心世界若像那乾枯的沙漠,缺少智慧的甘露滋潤,是無法開出繽紛花海的。

在「貪求」的吆喝下,我們有如一頭饑餓的野獸,筆挺的西裝其實只是為了包裝我們那狼狽的睜獰面目。我們只能藉由不斷的瘋狂購買,以延續每次狩獵後所獲得的短暫滿足;甚至不擇手段、用盡一切方法,透過各式各樣的揭露、毀謗、攻奸別人,奪取別人尊嚴,以掩飾我們的凶狠殘暴,為我們的惡行正面化、合理化,才能得到我們計畫中想得到的財色名。

而當我們苦心精闢的計畫失敗、被破壞踢爆、失去我們掌控,一但感受到了我們的財產名譽受到了威脅,或者得不到我們貪愛的東西,此時我們的心念便由那擅於起鬨的「瞋恨」接管。由此可見,我們不斷追求的財富名利,頂多只能在擁有它時,使我們維持短暫的「息怒」罷了。事實上,瞋恨心是緊跟著貪求一起到來的,這個貪念生起並開始運作時,豈不也是在未將來的瞋恨心醞釀嗎?一但面對失去或者求不得,原本那隻只是飢餓的猛禽,在瞋念的慫恿下,便會頓時變得異常暴怒、急躁慌張,充滿憎恨的急欲奪回牠食物,以維護牠那由貪念所塑造而出的尊嚴。

在經過「貪求」與「瞋恨」的努力與經營之後,如果我們的慾望仍然無法得到滿足,此刻我們的心念便快速的進入了「愚癡」的狀態。愚癡能讓我們理性被掩蓋、智慧被無法開啟,並做出許多瘋狂的舉動,例如一段論及婚嫁的戀情,卻因他對你已經不再有愛意而結束,你可以連日廢寢忘食,就為了等待那個早已變心的人回心轉意,你的心已經碎了,但卻不願從夢中醒來;放不下、捨不掉,使我們看不見世界的寬廣,終日活在自己編織的迷惘裡痴心的等待奇蹟出現。之前那隻兇猛的野獸,現在卻成了被關在癡獄裡的階下囚,不斷的思念它的獵物,而將它關進牢房的正是他內心裡的愚癡。

  許多時候,我們只不過是隻穿著華麗衣裳的野獸,不像動物只獵取牠足以溫飽的食物,貪得無饜的人們,甚至比野獸還要野獸。
 

slowlive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有」也煩惱,「沒有」也煩惱

文.許福星

 

 

戀愛中的男女總是會在失戀時這麼想著:我不能沒有他,我已經習慣身邊有他的日子,他是不是愛上別人?他是不是還愛著我?他為何不愛我了?本來以為跟他能夠天長地久的你,這時開始不解,由愛生恨,每天問自己:為什麼?到底為了什麼?是我哪裡不好?我對他那麼好,他怎麼可以這樣對我?每天我們活在回憶當初甜蜜時光,以及他所說過的承諾裡苦思不解,這就是執著「有」所帶給我們的痛苦。有時候,我們執著曾有的一段感情,執著曾經擁有的一個人、一件事情,甚至可以一輩子,為什麼要以愛情為例呢?因為感情裡的風浪最大,最容易讓人執著。

 

為何別人家裡那麼有錢?為何我們家沒有錢?執著為何一直遇不到對的人?為何沒有真心的人出現?執著沒有好的一份工作?執著沒有錢買豪宅名車……執著沒有這個、沒有那個,一天到晚哀聲嘆氣,覺得自己沒有的東西為何那麼多?這就是執著「沒有」所帶來的痛苦。有些執著,是根深蒂固,一輩子跟隨著我們的。

 

許多人常在有與沒有間來回穿梭,當一個面臨事業不順、失業的人,他可能無暇去照顧感情,無心去追求別人,尋找心儀的對象,他或許會這麼想著:現在還「沒有」成就,還是先以工作最重要,感情不急慢慢來沒關係;但當他事業較為順利時,他可能馬上又會開始覺得寂寞,心想我什麼都「有」了,身邊卻「沒有」一個伴可以陪伴,「沒有」一個人可以跟我分享心事,真是悲哀……

 

我們往往在沒有時感到失落,以為有了那些想要的東西時自己應該會很快樂,卻總在得到時才發現事實並不然,因而失望,原因不外乎是你永遠不滿足,即使擁有再多,但你還是常覺得不快樂,就像有些富豪名人,擁有別人汲汲一生追求卻不見得可以得到的名利、財富、地位,他們卻什麼都有了,但最後發現他擁有一切,但為何還是不快樂?最後得了憂鬱症,也許是他發現身邊沒有親情的溫暖,沒有真心的知己,他的心靈是空虛,他所擁有的一切物質,並不能填補他心靈的寂寞,因為愛是不能用物質填心,而是應該用心打造,才能得到真正的喜悅。

 

人們如能在擁有時,知足把握珍惜,沒有時也能不怨嘆,但一樣不放棄追求,盡力而不強求;不執著有,也不刻意執著沒有,隨因緣而生、因緣而滅,凡事讓它自然的來、自然的去,你也就能降服你的貪瞋癡,脫離三毒的掌控。

 

 

slowlive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過度膨脹的巨人

文.許福星

 

「我執」使我們成為了過度膨脹的巨人。

當一個人自大、完全以自我為中心,傲慢與偏見,會讓別人感受到那──來自你那根深蒂固的我執──所散發出的壓力與排擠。擅於我執的人容易忽略別人的聲音,對別人的感受選擇看不見,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,別人是錯的,即使明知道別人是真心善意的,但我們寧可選擇漠視、依然故我。

我執嚴重的人容易迷失,為反對而反對,凡事選擇極端的一邊,有時一件事情的真相事實攤在面前,他仍不願去接受承認。期待別人認同「我」,希望別人想法跟「我」一樣,企盼事情能按照「我」的預期發展,反而去建築一道自以為的、不夠客觀的、充滿猜疑的迷惘,讓自己活在我執的這道迷惘中受苦。

世間的一切人、事、物都充滿了無常性,隨因緣而隨時在變化、聚散著,「我」亦如此。試著回想現在的這個我,與數年前的我是不是很不一樣?昨日的我,與今日的我是不是也有些不同?大多數人都有此類經驗,有時在走在路上遇見多年未見的老友,總是會聽到對方說:「你現在變了!跟以前不一樣了!」是什麼使週遭的人認為你變了呢?因為過去的環境、人為、運勢、生活方式等諸多因素使你改變,使你的外表、氣色,你的想法,你的個性,而造就出此時此刻的你;也因種種因緣的繼續變化,又造就出未來的你......我們由此可看出「我」是充滿可塑性,不是恆常不變的,是無常的──有時即使在當下的此刻,你的情緒、你的心情,都可能在頃刻間因為因緣的變化,而隨時的改變,這就是佛教常說的「無我」。

  在我們的生活週遭,到處充滿著過度膨脹的巨人,我們也會常扮演過度膨脹的巨人,我們有時是加害著也同時是受害者。我們需要自信,而非自大;需要客觀的擇善固執,而不是偏激的我執;需要傾聽別人的聲音,不是只顧不斷的發聲,如此才能阻止我執的火苗不斷蔓延,也才能從迷惘中獲得掙脫,藉由縮小自己,別人也才能容納得下你。

 

 

slowlive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獵人變成獵物

文.許福星

 

不在七情六慾裡面迷失,能讓我們在追求物質享樂的同時,又能避免由於過度貪婪所產生的危險,這種危險就好像你為了得到寶藏,而深陷地雷區當中,即使得到了寶物,你只能短暫的擁有它,卻可能因此付出帶代價無法真正享用它。由於過度貪婪與永不知足,使我們由追求物質的獵人,變成被那些物質誘惑不斷驅使前進,被虛榮心所掌控的獵物;我們拿自己沒辦法,漸漸的失去了作主的能力,從原本的主人,變成了那失控的慾念所束縛的奴隸,卻仍一附自豪的以為,我得到了這個、得到了那個,渾然不知在得到的過程中,卻也一步步的在失去──那原本單純無污染的的自己。

儘管要由主人到奴隸,由獵人變成獵物,不是一天兩天的事,但在動不動就鼓吹人們追求奢華享受,不停地慫恿人們購買豪宅跑車,不斷的稱讚上流社會的二十一世紀,卻成了件再容易不過的事。我們看似自由的四處追尋,但不停的、盲目的追追追,忽略精神世界、忘記滋潤心靈的結果,卻也漸漸的將自己關在由貪婪所建構的牢籠之中。而正是這個牢籠使我們失去了享受悠閒的午後陽光的生活,失去了懂得品味放慢步調生活的能力,更無法體會徜徉在無所求的草原上所帶來的平靜的喜悅,卻安逸於忙碌爭奪的快感之中,這就像都市上班族每天呼吸混濁的空氣卻毫無感覺了般的麻木。

  我們變成了工作機器,大半的時候跟機器人沒什麼兩樣,一再的重複同一個動作,每天按照既有程式運作。為了那些社會價值趨勢、人心所認為的應該過的生活品質,而盲目的忙碌著,忘記了我們其實可以選擇,我們可以過得更快樂、更自由、更自在的,只要──貪婪少一點、慾望少一點。

 

 

slowlive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寂靜涅槃

文.許福星

 

涅槃是許多佛教僧人、佛弟子、所追求的最高修行境界,所嚮往的最終究竟的解脫,佛教徒認為,只要能達到那樣的境界,也就可以關閉六到之門,停止輪迴生死、不再受苦。

佛教認為,透過此身長期而努力的修持,必能再臨終時肉體的四大假合崩壞,在靈性脫離肉身的牢籠之後,證得涅槃寂靜。

而當證得了涅槃寂靜,有就沒有了生、沒有死,無垢無淨、不增也不減,無喜亦無憂,心無罣礙,因此無有恐怖;那是一種超脫情緒的起伏,遠離念頭的生滅,無有任何攀附執著的──純然的寂靜,使我們安住人人皆有的佛性,也就是「空性」之中。

在藏傳佛教流傳數千年的《中陰聞教得度解脫法》中所提到的,當構成肉身的四大分解後,來自眉間輪我們自母親懷胎由父親所遺傳的白菩提,發出明亮的白光緩緩而降到心輪的位子,與來自臍輪,來自母親子宮內懷胎,遺傳自母親的紅菩提,帶著紅色的光芒,緩緩而升直至心輪的位子,當紅菩提與白菩提在心輪交合,如月亮遍照星空般的「顯現」,如朝起的艷陽,不斷散發光芒「增長」,如嬰兒惝佯在母親的懷抱,我們「完全證得」。

此刻貪、瞋、癡三毒已死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不再起作用,我們回到了完全純淨、自然的基礎地;就像禪定當中的喜悅我們撇見了原始、清淨無染的本覺,也就是──「佛性」

然而不僅僅是在我們死亡之後,我們才有可能證得涅槃寂靜,在我們活著時的許多時候,此刻的現在,其實亦暗藏著許多機會讓我們撇見心性的明光,體驗安住在涅槃寂靜中的喜悅。但因為我們不斷的貪瞋癡、不斷的執著,思緒流動的太快與過多的念頭,讓我們腳步總是停不下來,以致於使我們敏銳的察覺力退化,被煩惱的烏雲所給淹沒,我們失去了懂得享受安靜的能力,因此即使心性的明光一直對著我們照耀,我們卻看不見它,那個遮蔽它的不是別人,而是我們自己。

生活在萬丈紅塵,我們為了掙一口飯,為了換取更好的生活品質,每天忙碌辛勞的工作,不停的加班,深怕只要腳步一稍微放慢,便隨時會被淘汰無法與人競爭,因此每天過著戰戰兢兢、鉤心鬥角的生活,花在追求名利的時間多,用在修心內省的時間少,因為我們渴望從擁有大量的物質金錢中得到安全感,透過這些金錢物質才能滿足我們的貪瞋癡。

  然而即使如此,這一生,我們仍然擁有許多機會撇見心性,因為佛性光明就在每個人心中,而證得涅槃寂靜的機會是人人平等的。不只是佛教徒才可以,只要你願意鼓起勇氣、放慢腳步,每一個願意認真思索生命的平凡人,都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寧靜;當你找回了屬於你的寂靜,了解了煩惱與痛苦的本質,並且不再執著它,將自己安住在其中,你將發現真正的安全港來自你內心,那是真正能讓我們通往自由的喜悅之路。
 

 

 

slowlive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老人與小孩

文.許福星

 

在我的內心裡時常做著同樣的兩個夢:一位純真無邪的的小朋友來到一片無人的沙灘上,在那兒嘻鬧玩耍、快樂的奔跑著,他只是單純而盡情的玩樂著;一位白髮蒼桑的老人,獨自來到一座山坡上,他找了一顆可以倚靠、視野遼闊的大樹下,靜靜的凝望著翠綠草原,只是靜靜的坐在那,享受什麼都不想、什麼都不做所帶來的輕盈。

 

一直到現在,那兩位住在我心靈的祕窗裡的小孩與老人,時常不經意的就會帶我遊走他們的國度,帶我去認識他們的世界與生活的方式;他們也會時常打開那扇祕窗向我招呼,有時,不用等他們提醒,我也會主動去拜訪他們,享受跟他們一起遊走沙灘草原的美好時光。

 

相信許多人跟我一樣,每天被緊湊的步調與競爭激烈的壓力給逼得透不過氣,嚮往著利用年假或是向公司請假出國旅遊,成為了時下流行的能支撐我們忍耐下去、勇敢堅強下去的抒壓方式,但許多人出國度假,卻也將生活中的壓力帶到了國外,即使眼前正上演著再美的如畫風景,也無法細細專心的品嘗;而透過辦趴狂歡、嗑藥、狂吃狂喝、瘋狂購買、在夜店瘋狂……等等演出,皮笑肉不笑,身體舞蹈心沒有跟著舞,也頂多讓我們獲得暫時性的失憶,只能短暫的逃避與麻木自己。

 

沒有忍任何依賴、沒有任何攀附,毫無任何負擔、無須任何風險的──純然的玩樂與純粹的寧靜,是現代人最難得又奢華的享受,可憾的是許多人即使擁有時間,卻不懂得珍視它所能帶來的──純然的喜悅。然而對那些未被我們污染,仍依循著千萬年來古老的生活方式,還未被現代文明給同化的原始部落人來說,遠比我們更有智慧懂得去享受那樣的奢華多了,不管是祈禱歌誦或是舞蹈狩獵,純然的玩樂與純粹的寧靜所帶來的滿足感,總是在他們臉上刻畫出笑容;更幸運的是,他們因為遵循自然的法則,充分的融入大自然的屏幕裡,因此成為了森林與海洋所合唱的那首歌的歌詞之一。

 

我們自身或週遭仍每天不斷的上演著許多事實──許多人過得很不快樂,每個人下班眉頭都深鎖著,成了面無表情──現實世界上演的「真實版的木頭人」,但不用怕,用不了多久,來自內心祕窗的那位老人與小孩子,就會來向你敲門招手,只是,你聽見他們在呼喚你了嗎?或是裝做沒看見?

 

野蠻人與文明人到底誰比較快樂?

slowlive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